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社會 > 正文

全省首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在峨山入市交易

時間:2023-08-16 22:50:41    來源:云南網    


(相關資料圖)

云南網訊(記者浦美玲)日前,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岔河鄉(xiāng)青河村委會岔河村民小組18.25畝集體土地成功入市交易,成為自全國深化試點公布以來云南省首宗入市交易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今年3月,峨山縣入列全國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縣,該縣敢闖敢試、積極探索,以民為本、破解難題,努力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交易。

峨山縣嚴格堅持“不能通過農用地轉為新增建設用地入市,不能把農民的宅基地納入入市范圍,符合入市條件的土地不能搞商品房開發(fā)”原則。在入市形式和條件上,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形式包括使用權出讓、租賃等有償使用方式,入市地塊應具備產權明晰、符合國土空間規(guī)劃等九項具體條件,入市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價格通過具有土地估價資質的估價機構進行市場評估,原則上出讓起始價不得低于基準地價的70%。該縣制定了《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管理辦法(試行)》,由岔河村民小組完成擬入市宗地勘測定界、地上建(構)筑物和附著物的補償、依法申請取得自然資源部門核發(fā)的規(guī)劃條件,委托有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地價評估確定入市價格,并取得備案號。經民主決策并公示后,由岔河村民小組報鄉(xiāng)政府初審、縣政府核對,委托土地交易機構公開交易后,土地所有權人與土地競得人簽訂書面合同。

推進過程中,峨山縣探索了兩項重點機制。其一,兼顧國家、集體和農民個人的入市土地增值收益調節(jié)機制,設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調節(jié)金,由縣財政局會同縣自然資源局按不同用途土地增值收益的20%—50%征收,并全額上繳縣財政,納入地方一般公共預算管理,統(tǒng)籌用于城鎮(zhèn)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環(huán)境整治、土地前期開發(fā)等支出。其二,保護農民集體和個人權益、保障市場主體愿用、會用入市土地的權益保護機制,首宗入市的土地由云南滇一服飾科技有限公司按照土地出讓方式以212萬余元競拍入手,按規(guī)劃在此投資建廠生產服飾,土地使用權限為50年,和國有土地一樣能做抵押貸款。

峨山縣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該宗土地出讓價款全額歸村集體,村上不僅有了集體經濟收入,且土地所有權同樣歸集體所有,50年到期后可以收回再拍賣,引入的企業(yè)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yè),還能給當地提供300多個勞動崗位,農村勞動力能就地打工增加工資性收入。為使該宗土地達到“交地即交證”,峨山縣啟動聯合審批,計劃于8月中旬向企業(yè)交付土地時同步核發(fā)不動產證書、規(guī)劃許可、施工許可等相關行政許可證書。

關鍵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