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綜合 > 特別關注 > 正文

熱頭條丨任末好學勤記_任末好學

時間:2023-06-16 11:58:30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1、任末十四歲,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背著書箱不怕路途遙遠與險阻(去尋師)。

2、他常常說:“人如果不學習,那么怎么可以成功呢?”有時他在竹林樹林附近,編扎白茅成為小屋,削荊條作為筆,擠出樹汁作為墨;晚上在月亮星光下讀書,黑夜便點燃捆扎的麻蒿來照亮自己(讀書)。

3、看書有體會時,(把心得)寫在衣裳上,用來記錄那些體會。


【資料圖】

4、學生們敬佩他勤奮學習,輪流把干凈的衣服跟他交換(以便看到他寫的心得),不是圣人的言語不看。

5、(他)臨死時告誡他的學生們說:“一個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他還活在人們的心里;不肯學習的人即使活著,也不過是活著的死人(比喻庸碌無為的人)罷了。

6、擴展資料:選自王嘉《拾遺記》。

7、原文“任末年十四,學無常師,負笈從師,不懼險阻。

8、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刻樹汁為墨。

9、夜則映星月而讀,暗則縛麻蒿以自照。

10、觀書有會意處,題其衣裳,以記其事。

11、門徒悅,其勤學,更以凈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視。

12、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13、” ?啟示《任末好學勤記》告訴了我們學習中要注意的很關鍵的問題:一是“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隨時記錄,這是讀書的好方法;二是讀書應有選擇,“非圣人之言不視”,其意是應讀好的、有益的書。

14、人生的本質(zhì)是勞動, 勞動是積累知識的途徑。

15、 《趙普》原文: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

16、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

17、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

18、既薨家人發(fā)篋視之,《論語》二十篇也。

19、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

20、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

21、嘗奏薦某人為某官,太祖不用。

22、普明日復奏其人亦不用。

23、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牘擲地,普顏色不變,跪而 拾之以歸。

24、他日補綴舊紙,復奏如初。

25、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26、《趙普》譯文:趙普年輕時熟悉官吏(應處理)的事務,學問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勸說他要讀書。

27、趙普晚年讀書勤奮,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關上門打開書箱拿出書,整天讀書。

28、等到第二天處理政務,處理決斷很快。

29、他死后,家里的人打開書箱看到里面的書籍,原來是一部《論語》。

30、趙普性情沉著且為人嚴肅剛正,雖然對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夠以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

31、宋朝初年,在宰相職位上的人,大多過分謹慎拘于小節(jié),按常規(guī)辦事,不多言語,趙普卻剛毅果斷,沒有誰能和他比的。

32、他曾經(jīng)上奏推薦某人擔任某個官職,太祖不用這個人。

33、趙普第二天又上奏請這個人(擔任某官),太祖還是不用。

34、第三天,趙普又把這個人(擔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發(fā)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趙普臉色不變,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來回到家。

35、過了些日子趙普把撕碎的舊紙片修補連接起來,又像當初一樣上奏。

36、太祖這才清醒過來,終于任用了那個人。

37、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任末好學勤記。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