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李世民為何不懼怕李淵,竟敢在皇宮門口殺兄弟原因其實很簡單

時間:2022-03-31 10:39:46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李世民繼位后,當上太上皇的李淵真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顧"生孩子"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李世民發(fā)動的"玄武門之變"說起。而關于玄武門之變,大概故事這樣的:李世民帶領著自己的人在皇宮的玄武門(北門)旁白埋伏,殺害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然后逼迫李淵冊立自己的為太子。最后直接繼位成為了皇帝。

在古代歷史上,兄弟之間為了爭奪皇位,刀兵相向,這其實并不新鮮。但是這樣的事情一般來說都只會發(fā)生在老皇帝去世之后,但是玄武門之變發(fā)生的時候,唐高祖李淵還活得好好的,身體還比較健朗。

更為詭異的是,玄武門之變以后,李世民去拜見李淵,李淵看到這個除掉自己親兄弟的兒子居然沒生氣。甚至還對他說道:"這些天我聽信了謠言,誤會你了。"

李世民頓時跪倒在地上,抱著李淵的腿痛哭。李淵便順水推舟地,立李世民當了太子。沒過多久,李淵甚至干脆連皇位都讓給了李世民,讓他正式繼位當皇上,自己則當起了太上皇。看到這里我們不禁會問,為何李世民會不懼怕李淵,敢在皇宮門口殺兄弟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我們知道,唐高祖李淵起兵于太原地區(qū),而他之所以發(fā)跡主要靠的是一群"太原功臣",也就是隨他從太原起兵的文臣武將。但是在開國之后,李淵卻想方設法地排擠這些功臣。當然了,這倒不是說李淵才成事之后就要卸磨殺驢,主要是因為李淵覺得這些所謂的太原功臣太不靠譜,因為當初起兵的時候,這些人只想保住太原這一畝三分地,并沒有想過要跟隨李淵統(tǒng)一全國。

所以在后來進攻關中的路上,這些人還差點臨陣脫逃,壞了李淵的大事。所以李淵在當上皇帝之后,自然不會對這些人傾注太多的關心。

那既然不給這些人找活干,那軍國大事必然也得找人來干吧。于是李淵便開始重用親信,而這其中最重要的親信便是自己的兒子們。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李淵同時重用了李世民和李建成,讓他們共同掌管軍政大權。

李建成作為長子,在李淵發(fā)家之后便將他立為太子。不過,李淵也給自己留了一手,為了制約太子的權力,他還賦予了李世民更多的權力。所以這個時候,一個皇帝,兩個皇儲的局面便形成了。李世民隨著多年的外出征戰(zhàn),贏得了朝廷內(nèi)外一致好評,他的野心和膽量日漸增大,和自己的這個太子兄長的關系也變得越來越緊張。

等到李淵晚年的是時候,李淵完全不顧及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緊張關系,仍舊在他們兄弟倆之間玩弄他的帝王權術,在他兩個兒子之前來回搖擺,促使兩個兒子關系日益緊張,其矛盾也越來越深。最后終于在玄武門下,李世民和李建成開始決一高下,最終釀成了"兄弟相殘"的悲劇。所以李淵在玄武門之變過后的沉著穩(wěn)定,其實是因為在他心里很明白,造成這場宮廷政變的元兇就是自己。

所以這個時候,面對著這個文治武功、野心膽量都大于自己的兒子,李淵只能選擇退位。如果再不退位的話,自己就很可能連小命也不保了。

那么,李淵退位之后在干什么呢?很多人都說,李淵在退位當上太上皇之后,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顧"生孩子"。

當然了,這一點還是有相關記載的,李淵在退位之后,便住進了太極宮,朝廷上的政事就徹底與他無關了。貞觀三年(629年)四月,李淵從太極宮遷出,搬到了大安宮。

在大安宮生活的這段日子里,李淵除了參加李世民舉行的一些宴會以外,幾乎沒有離開過大安宮。李淵的妃嬪很多,所以在退位之后,他便整日沉浸在酒色之中,安享太平晚年了。而其中像我們熟悉的"滕王"李元嬰便是在李淵退位期間生的。

關鍵詞: 玄武門之變 這個時候 兩耳不聞窗外事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