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28歲的天才建成了中國歷史第一城

時間:2022-05-14 08:43:27    來源:中華網(wǎng)熱點新聞    

唐高宗年間,高宗的掌上明珠太平公主和薛紹結婚,在長安城宣陽坊東南隅的萬年縣廨設婚席,賓客如云,座無虛席,夜間照明的火把甚至燒焦了沿途的樹木。

他夢見,突如其來的滔滔洪水,將他居住的整個皇城無情淹沒。

這個夢給他心里蒙上一層陰影。他早已受夠這座殘破的舊長安城,再住下去就要得抑郁癥了。

營建新都的計劃,于是被提上日程。

1

▲隋文帝楊堅。

5

3

這座興盛300余年的隋唐長安城,是前工業(yè)時代,人類所建設的規(guī)模最大的都城之一。它最初的故事,堪稱傳奇。

楊堅不是一個任性的皇帝,會產(chǎn)生建新都的想法,當然不是簡簡單單因為一場噩夢,而是舊長安城實在讓他無法忍受。

自漢代始建到隋朝初年,舊長安城已歷經(jīng)800年滄桑,在歲月侵蝕的同時,又遭受多次戰(zhàn)亂動蕩,早已不復當年氣象。

漢朝以后,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與北周都曾以長安為都,而在長達幾百年的亂世中,長安作為兵家必爭之地,屢屢卷入戰(zhàn)亂之中。

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動不動就把長安拆一遍。

2

▲西漢初年,劉邦接受婁敬建議,定都關中修長安城(劇照)。

隋唐時期,隨著中央官制不斷完善,掌握國家政治命脈的官員團隊發(fā)展壯大,三省六部、九寺五監(jiān),大小部門的辦公人員數(shù)量劇增。

漢長安城營建時并不存在這些問題,自然也沒有合理規(guī)劃,以至于到了隋朝,城中的皇宮、中央衙署和居民住宅區(qū)幾乎混雜在一起。

這意思是說,舊長安城水污染嚴重,地下水出現(xiàn)堿鹵現(xiàn)象,已經(jīng)無法飲用。

史學家認為,由于長安人口密度大,垃圾、糞便等污穢之物在城中長期堆積。當時沒有先進的地下排水系統(tǒng),這些污染物經(jīng)過幾百年的積累、滲透,使當時長安官民的主要水源漸漸污濁。

▲漢長安城(復原圖)。

另一個環(huán)境問題,也與水有關。

楊堅夢到洪水淹沒都城,并非杞人憂天。其實,舊長安城北臨渭水,夾在龍首原和渭水河道之間,一直有水患存在。后世將其解釋為隋朝將為李淵所滅的預兆,不過是迷信的說法。

西漢成帝年間,一個大水漫城的謠言,就曾引發(fā)"奔走相蹂躪,老弱號呼,長安中大亂"的大規(guī)模騷亂。

從地理的角度看,北半球地轉偏向力向右,河流右岸沖刷嚴重。經(jīng)過800年的侵蝕,渭水水患對長安的威脅日益嚴重,不由得引發(fā)城中居民恐慌,指不定哪天洪水就真把舊城淹沒了。

楊堅本人對長安有心理陰影,還懷疑"宮內多妖異"。

他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但在爭奪帝位的修羅戰(zhàn)場,不得不狠心將對手斬盡殺絕。

北周末年,楊堅專政,為鞏固勢力,用暴力手段翦除北周宗室,先后誅殺陳王宇文純、代王宇文達等皇室宗親,受牽連者不計其數(shù)。

北周宗室?guī)缀醣粭顖酝罋⒋M,舊長安城中盡是宇文皇族的血淚。虔信佛教的楊堅深信因果報應的說法,自然為自己曾經(jīng)犯下的惡行惴惴不安。

4

▲西安大雁塔(攝圖網(wǎng)授權)。

遷都,勢在必行。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舊長安城附近營建新都。

劉龍是北齊舊臣,曾為北齊后主高緯修建銅爵三臺,此次主要執(zhí)掌遷都制度。

▲西安長安塔(攝圖網(wǎng)授權)。

新都的選址就讓隋朝君臣煞費苦心。中國建筑一向講究堪輿學,遷都是事關國家興亡的大事,更要選在風水最佳之地。

事實證明,不要輕易立flag,隋朝后來也是二世而亡。

考古調查表明,隋唐長安城內分布有大量水井,井深較淺,說明當時地下水位較高,此地有十分豐沛的水源。

"爻"是卦象中的一種抽象元素,陽爻以一條連續(xù)的橫線表示。

六個陽爻組成乾卦,象征崇高的天。這是《易經(jīng)》中的第一卦,卦辭特別有名,叫"元亨利貞",如今在很多建筑上還可以發(fā)現(xiàn)這四個字。

在古人的觀念中,乾卦是大吉大利、太平盛世之象。

6

▲隋唐長安城六爻地形示意圖(出自李令福論文)。

簡單理解,就是龍首原南麓這六道東西橫亙、南北并列的高坡正好組成一個乾卦,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也給人一種天人合一的心理暗示。

建筑大師宇文愷便根據(jù)卦辭的含義來進行城市布局,布置各類建筑。

比如位于最北面的"初九",爻辭是"潛龍勿用",寓意不好,新都得避開這第一道高坡。宇文愷將這一地區(qū)建成皇家禁苑,新都的北城墻就從初九高坡的南部邊緣通過。

"初九"往南的高坡是"九二", 爻辭叫做"見龍在田",好兆頭啊,皇帝不就是真龍?zhí)熳訂幔?/p>

所以,宇文愷就把皇宮建在這道高坡所在的位置,隋代的皇宮叫大興宮,唐代改名為太極宮,這里是隋唐長安城的至尊之位。

九五高地,南有詩人登高游樂的樂游原,北有歌妓舞女集中的胭脂翡翠坡,是長安城內的一大景點,也是最高的原頭,登上此處可俯瞰全城風光。

總不能在一個都城建兩個皇宮吧,宇文愷靈機一動,就在這一條線修建玄都觀和大興善寺,作為供奉神圣的場所來鎮(zhèn)壓此處的所謂"王氣"。

隋唐時,"六爻"之說深入人心,就連大字不識幾個的老百姓也知道宇文愷是按照乾卦進行布局。("都城東西岡六,民間以為乾數(shù)。")

他的政敵們一聽說此事,紛紛用"六爻"之說來陷害他,造謠說他圖謀不軌,意欲篡奪九五之位,給裴度造成不小的麻煩。

直到近年,陜西師范大學研究員李令福在考察古長安城地形時,還發(fā)現(xiàn)連接著的樂游原高地和大興善寺舊址,與兩地一脈相承的,還有現(xiàn)在的陜西省委大院。

▲西安大唐芙蓉園(攝圖網(wǎng)授權)。

宇文愷依據(jù)這六條高坡設計的城市布局,至今還能發(fā)現(xiàn)不少痕跡。

宇文愷的另一個偉大構思,是為長安設計井然有序的規(guī)劃布局。

隋唐長安以宮城、皇城和長達5020米的朱雀大街為中軸線,萬年、長安兩縣治所、寺觀、邸第、編戶錯居其間,坊、市如棋盤式分布。

▲隋唐長安城示意圖。

宇文愷通曉周禮,熟讀易經(jīng),特意在南北安排13排坊,象征一年有12個月再加上閏月。

在皇城南按東西方向安排4坊,象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

在皇城以南以南北方向排列9坊,效法《周禮》中王城九逵之制,其中,皇城以南各坊不開南北門,宇文愷認為開門會走漏"王氣"。

長安城中的兩個商業(yè)區(qū)叫做市,分為東、西二市,隋代分別叫做都會市和利人市。

我們現(xiàn)在常說的一句俗語"買東西",最早出自元雜劇。為什么是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呢?有一種說法,就是源于隋唐長安城的東市和西市。

長安的東、西二市,不僅是當時帝都的CBD,也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是當時世界最具國際化的區(qū)域之一,也是各國商人云集的貿易中心。

走入隋唐長安城的東、西二市,波斯的良馬、高昌的葡萄酒、大林國的寶劍、倭國的松木、新羅的人參等異域商品應接不暇,奇珍異寶琳瑯滿目。

當時的長安,仿佛藏著無窮的財富,吸引著天下人的目光。據(jù)說,唐玄宗每月在西市為楊貴妃的三個姐姐花費的西域脂粉錢,就高達數(shù)十萬。

萬國來朝的盛景,不止在朝堂之上,行走于隋唐的長安城中便隨處可見。

▲唐代長安城(劇照)。

如此壯美的一座古都,從開皇二年(582年)正式下詔營建,到次年三月隋文帝率百官遷入,只用了9個月時間,比"深圳速度"還牛。

楊堅終于搬進了新家,不用再為噩夢所困擾,也不用忍受污濁的地下水,也將由此開始統(tǒng)一天下的步伐。

城中還有大興宮、大興殿、大興寺、大興縣,足見楊堅為這個名字沾沾自喜。他絕對想不到隋朝滅亡后,唐朝立馬就把都城之名改回長安。

新都城所用的大批建造木材,除采伐于關中外,還要拆毀舊城中的宮殿、住宅就地取材,或快馬加鞭從其他州縣運送建材。幾乎是舉全國之力,才能萬丈高樓平地起。

宇文愷與消逝在歷史中的千千萬萬無名之輩,將中國人的勤奮和智慧鐫刻在歲月中,凝聚成此后三百年的輝煌,完成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大明宮詞》經(jīng)典片段:太平公主初遇薛紹。

負責主持婚宴的官員覺得縣門隘窄,婚車無法通過,正打算將其拆毀??h門為宇文愷當年親自建造,可此時距離長安城建成已過百年,恐怕沒人會關心一座縣門是否安好。

沒想到,唐高宗得知此事后,當即特敕制止,說縣門是宇文愷所造,制作多奇,不宜拆毀。

這樣一座傳奇都城,一代之精制,世人皆敬之愛之。

往事越千年,古都埋藏在黃土之下,長安不再。但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永恒的長安。

參考文獻:

[唐]魏徵:《隋書》,中華書局,1997年版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

[宋]宋敏求、[元]李好文:《長安志·長安志圖》,三秦出版社,2013年版

霍斌:《史說長安(隋唐卷)》,西安出版社,2018年版

史念海、史先智:《長安和洛陽》,《唐史論叢》,第七輯

李令福:《隋唐長安城六爻地形及其對城市建設的影響》,《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

關鍵詞: 城市布局 太平公主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