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全球速遞!頂著“銷冠”頭銜入職卻毫無建樹?53名“職業(yè)應聘者”涉詐被公安機關抓獲

時間:2023-04-10 21:41:1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公司發(fā)布招聘信息,來的都是帶著優(yōu)秀履歷的應聘者,可入職后這些人卻消極怠工,拿了底薪就走,甚至在多個企業(yè)同時就職……


(資料圖片)

4月6日,上海警方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披露近期偵破的上海首例“套路應聘”詐騙案。此案中,犯罪團伙53名嫌疑人全部落網,有力維護了企業(yè)合法權益和地區(qū)營商環(huán)境。

“銷冠”新員工3個月沒業(yè)績

還同時在其他公司任職

今年1月,一家網絡科技公司負責人向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報案。

去年10月,這家公司為了推廣產品,通過網絡發(fā)布了急招銷售的招聘信息,要求應聘者有豐富銷售經驗。很快,王某、李某等8人前來應聘,介紹了曾經在一些大型企業(yè)的銷售經歷和工作期間經手的一些“大廠”項目,還展示了自己的“優(yōu)質客戶名單”。公司對這些光鮮的“銷冠”履歷十分滿意,許諾帶頭人王某2萬元底薪、其他人8000至9000底薪外加銷售提成。

沒想到這8人入職3個月,不僅沒有給公司帶來任何業(yè)績,應聘時聲稱能接洽的優(yōu)質項目也沒有一個實質性開展。當公司準備將他們辭退時,8人仿佛早有準備,要求支付當月全部薪水才肯離職,公司無奈妥協。

不久,王某誤發(fā)在公司群里的一張其他公司的離職證明引起了公司負責人的注意。聯系該公司后,負責人發(fā)現這8人竟然在同一時間內在兩家公司入職、賺取兩份底薪,于是向警方報案。

圖源:警民直通車上海

針對性編制簡歷

虛構工作經歷應聘

警方對涉案8人調查發(fā)現,他們應聘時自述的學歷履歷和項目經歷都與事實不符,是專門針對招聘要求進行的“自我包裝”。事實上,他們中沒有一人有過大型企業(yè)從業(yè)經歷。

警方還發(fā)現,8人在短時間內先后在金融、裝修、科技咨詢等企業(yè)應聘銷售、融資等崗位,騙取薪資。浦東警方據此判斷,這8人背后很可能藏著一個專業(yè)詐騙團伙,于是在市局經偵總隊指導下,成立專案組開展偵查。

經綜合研判分析,一個以犯罪嫌疑人楊某、曹某為首的“職業(yè)騙薪”犯罪團伙浮出水面。專案組走訪調取數十家用人單位上百套人事檔案資料,確定了嫌疑人總名單。

今年3月8日凌晨,浦東警方在上海及外省市同步收網,成功抓獲楊某等53名犯罪嫌疑人。

到案后,犯罪嫌疑人楊某某、曹某某向警方如實供述團伙成員實際上根本不具備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和資源,入職的目的就是為了騙取企業(yè)的工資底薪,根本不會為企業(yè)帶來任何收益。

經查,楊某某、曹某某伙同身邊親友組成詐騙團伙,從招聘類APP、網站上獲取招聘信息后根據企業(yè)需求,有針對性地“編制”簡歷并頻繁投遞。在獲得面試機會后,楊某某、曹某某就通過網絡尋找各類制假分子,幫助偽造個人學歷、工作履歷、銀行流水、離職證明、過往業(yè)績等應聘材料,把團伙成員包裝成用人企業(yè)所需的“高學歷、高能力”的“完美應聘者”。

之后,團伙對即將前往企業(yè)面試的成員進行“就職”培訓,教授應聘話術,虛構一些自己的銷售經歷或融資經歷,謊稱能為用人企業(yè)快速提高銷售業(yè)績。在培訓后,團伙成員便前往應聘,騙取用人企業(yè)信任后與其形成勞務關系。

圖源:警民直通車上海

入職后,團伙成員通過偽造日常工作記錄、雇傭人員假冒高價值客戶并使用虛假身份假意與用人企業(yè)簽訂投資意向合同等手段維持在職狀態(tài),拖延在職時間,從而達到詐騙更多工資底薪的目的。一旦詐騙手法被識破,用人企業(yè)拒絕支付工資,團伙成員即通過上門鬧事等手段施加壓力,“逼迫”用人企業(yè)支付薪資。

目前,楊某某、曹某某等5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詐騙罪已被浦東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初步查證涉案金額達5000余萬元,案件調查及后續(xù)打擊仍在進行中。

曾在滬深私募圈瘋狂作案

有人底薪兩三萬,還獲分股份

上述被抓的詐騙團伙,正是近一兩年在上海、深圳私募圈猖狂作案的“職業(yè)應聘者”。據知情人士透露,在行騙行為被私募圈曝光后,該團伙又將同樣的套路用在互聯網公司身上。過去一年中,數十家私募機構曾聯合將疑似套路詐騙團伙的名單進行比對,篩選出高度重合的200余人,其中有多位在此次落網。

據悉,這些“套路應聘”詐騙團伙的成員靠著同時入職多家私募機構,領取多份底薪的方式,研究出了一套成熟的盈利模式。他們利用了中小私募數量眾多,彼此之間溝通不充分,對銷售人才需求較大等特點,通過專人幫忙偽造簡歷、介紹工作等方式,與多家機構同時簽訂勞動合同。

“許多私募朋友把他們當作寶貝,如同上帝一般款待,給了兩三萬的底薪,甚至給股份?!币晃凰侥既耸肯蛴浾弑硎?。據其介紹,這些詐騙團伙普遍年齡在20-30歲之間,偽裝成很有人脈、很有資源的樣子。入職后,這些詐騙人員相互偽裝成對方的客戶,每天兩三個人去公司,給人一種馬上就要成交的樣子。

“一般私募是很難識別的,他們特別了解私募基金公司的需求。他們一般也不來上班、不參會、不打卡,但每天會寫日志,而且日志寫得很好,還會發(fā)送拜訪客戶的視頻,很多私募公司就被他們這么混過去了。但基本上混個兩三個月就會露出馬腳,他們就會離職,如果公司不付工資還會被威脅去勞動局舉報。”該私募人士說道。

截至2022年3月,受害私募機構數量或已達到數十家。甚至有私募在2個月時間內,招了60多位疑似的詐騙團伙人員,每月花費成本多達幾十萬元。目前,公安部門也已對此案進行了立案,掌握了十幾家私募機構提供的證據。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