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制 > 正文

網課期間被詐騙?騙子已盯上學生群體?家長請注意!

時間:2022-11-14 19:25:46    來源:山東長安網    

如今

智能手機已成生活必需品


(資料圖片)

許多學生都會用家長手機

上網課、完成作業(yè)

然而,稍不留神的一頓神操作

家長手機里的錢

可能就不翼而飛

近日,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公安分局接到多起報警,稱學生上網課期間被詐騙。

案例一

蘭山一名學生小涵在家刷視頻時,收到了一網名叫“星作伴”的網友發(fā)來私信說有緊急的事,讓小涵加他微信。對方添加小涵微信后,通過微信給小涵開視頻,告訴小涵她的賬號異常,需要配合調查,要及時把事情搞清楚,不然的話后果自負。

當小涵詢問對方需要怎么配合時,對方告訴她要拿其爸爸的手機進行輔助操作,還讓小涵一定要對爸爸媽媽保密,小涵聽后非常害怕,立即找來爸爸的手機,隨后,對方讓小涵按照他的吩咐進行操作,用小涵爸爸的手機掃描他提供的二維碼進行轉賬付款。

小涵按要求轉賬數次后,對方要求她將微信群及平臺上的所有聊天記錄全部刪除,稱如果不刪掉后果自負,還說第二天經過核查,錢就會退回。但當小涵再次聯系對方時發(fā)現已經被拉黑。前后小涵一共向對方轉賬200余次,共計1萬余元。

詐騙手段解析:

▲犯罪嫌疑人通過非法手段盜取他人賬號,進行廣撒網,誘導受害人添加QQ或者微信,并給受害人撥打視頻電話,告訴其賬號存在異常,需要受害人配合調查,引導受害人給其進行轉賬。

案例二

徐同學在家用快手看直播時,掃描二維碼進入一QQ群,發(fā)現有一個群友發(fā)布廣告稱只需要充值5.88塊便可以返利588元。這令徐同學心動不已,就添加其為好友并在轉賬后將截圖私發(fā)給他。

隨后,徐同學又通過群友的介紹添加了另一昵稱為“主管”的網友,在其指導下建立一個只有他們二人的群聊,在群內網友向徐同學要了她的微信收款碼。正當徐同學在滿心期待等待收款時,網友卻發(fā)來一個截圖,顯示因其為未成年人,公司賬戶在給她轉賬時被銀行凍結,需要徐同學繳納6萬元的解凍費。

徐同學告訴網友她并沒有那么多錢,但網友卻說可以使用她父母的銀行卡,并給她撥打視頻電話指導操作,讓其登錄父母微信和手機銀行給“公司賬戶”轉賬,就這樣,徐同學陸陸續(xù)續(xù)向網友轉賬13萬元。轉賬之后,她再想與網友聯系時卻發(fā)現已被其刪除聯系方式。

詐騙手段分析:

▲犯罪嫌疑人在群里發(fā)布“充值返利”、“紅包返利”的廣告,稱支付一定金額便可獲得數倍收益,引誘受害人掃碼支付;隨后又稱因賬戶凍結不能給其返利,誘導受害人使用父母的微信、手機銀行向其轉賬。

網絡是虛擬的

但上網者花費的錢是真真切切的

那么作為家長

避免自己的血汗錢受損

能做的有哪些呢?

警方給出如下建議

一定要仔細閱讀!

家長要加強對手機的監(jiān)管

由于孩子的年紀較小,辨別能力相對較差,家長應加強對手機的監(jiān)管,關閉手機的支付功能,避免學生自己支付大筆錢財。

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的反詐騙教育

家長應告訴孩子,來歷不明的電話、短信、鏈接一律不看、不理、不點;不理睬網絡上故意搭訕的陌生人,不貪圖小便宜,不輕信免費領裝備、低價代練等說辭;對于任何理由的轉賬、匯款要求,堅決不聽不信不轉賬。

家長要保管好手機密碼、銀行卡等

家長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機、銀行卡等物品,不要讓孩子知道支付密碼,以免其受騙后大額轉賬匯款。同時也要關注孩子自己的微信賬號、支付寶賬號的余額。

關鍵詞: 視頻電話 犯罪嫌疑人 配合調查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中國微山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